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武威“两大王碑”留住蒙元历史记忆

凉州区永昌镇,因元朝在西凉府城(今凉州城)北15公里建设新城永昌府(永昌路驻地)而得名。现境内有《大元敕赐西宁王碑》,属国家

发布时间:2018-12-20
《敦煌遗书》“凉州六姓”考述(一) —索姓述略

《敦煌遗书》“凉州六姓”考述(一) —索姓述略

凉州武威郡,出六姓:索、石、贾、安、廖、阴。“凉州六姓”考述对凉州姓氏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8-12-18
《鸠摩罗什在凉州》前言

《鸠摩罗什在凉州》前言

武威文史专家李林山史学新著《鸠摩罗什在凉州》出版,现登载该书前言,以飨读者。

发布时间:2018-12-14
张居正与武威“茶马互市”

张居正与武威“茶马互市”

从1571年到1575年,武威的“茶马互市”经过了4年的曲折历程,其中张居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没有内阁大臣张居正的支持,就没有武威的“茶马互市”。

发布时间:2018-12-10
东汉末年的凉州军团中羌兵来自哪里

东汉末年的凉州军团中羌兵来自哪里

凉州军团的羌兵主要来自于凉州及周边地区的羌族部落,这些羌人最初起事反叛东汉的统治,在东汉王朝灭亡后,他们的反叛也就没有了目标,随即逐渐转变成董卓、韩遂、马腾、马超等凉州军阀的私兵,成为了凉州军团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发布时间:2018-12-10
 凉州贤孝《郭巨埋儿》考证与赏析

凉州贤孝《郭巨埋儿》考证与赏析

《郭巨埋儿》的故事,文献记载历史非常悠久。在凉州贤孝中,《郭巨埋儿》是一部重要的作品,位列凉州贤孝“二十四孝”第三孝。

发布时间:2018-12-07
凉州“攻鼓子”起源考辨及传人杨门元

凉州“攻鼓子”起源考辨及传人杨门元

攻鼓子舞是汉唐军旅出征乐舞的遗存,又名凉州攻鼓子、武威攻鼓子。2006年9月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布时间:2018-12-06
武威是明初重要的养马基地

武威是明初重要的养马基地

武威及河西走廊作为明初最重要的养马基地,不仅牧养了大量的战马,满足了明初马匹的很大一部分需要,而且为武威及河西的土地开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畜力。

发布时间:2018-12-06
汗位争斗漩涡中的西凉王阔端

汗位争斗漩涡中的西凉王阔端

成吉思汗去世后,大蒙古国陷入长期的汗位争夺漩涡中,期间常有女主摄政。西凉王阔端正好处于这一时期,不可避免的陷入黄金家族的汗位争斗中。

发布时间:2018-12-04
张澍在贵州遵义治盗

张澍在贵州遵义治盗

张澍在嘉庆七年(1802年)秋,从贵州玉屏县调署至遵义县,惩治盗贼“以虚不以实”,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遵义百姓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8-12-03
关注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