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五凉时期河西地区民族交流融合浅析

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五凉时期河西地区民族交流融...

五凉政权是由不同民族建立的。前凉张轨和西凉李暠出身于汉族世家,后凉吕氏、南凉秃发氏、北凉沮渠氏,分别来自氐、鲜卑和匈奴族。五凉政权辖境分布着众多的民族,除了汉族、氐族、鲜卑族、匈奴族,还有西域胡人、突厥、吐谷浑等。他们错居杂处,相互学习,不断交流,促进了河西各民...

发布时间:2023-11-15
甘肃简牍里的长城及其管理系统

甘肃简牍里的长城及其管理系统

甘肃有着丰富的长城文化资源,历代长城总长度3654千米,占全国总长度的近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二。

发布时间:2023-11-10
河西走廊的古长城

河西走廊的古长城

河西大地,是一片神奇又壮阔的土地。丝路的光华、长城的守望、民族的交融,让它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中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发布时间:2023-11-01
书信简牍传真情

书信简牍传真情

“尺牍书疏,千里面目,情之所及,发而为文。”在古代,远离故土的屯戍吏卒身处苦寒边塞,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出土的简牍书、记等文物,是研究戍卒日常生活、交际往来的宝贵材料,弥补了传世文献很少表现普通人物生存状态这一不足,既能体现个体思想活动,也可以反映时代风貌。

发布时间:2023-10-30
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的乐舞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的乐舞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西凉乐》为代表的艺术创新,鼓吹乐、横吹军乐的盛行,佛教音乐的传入和异军突起,都使这一时期甘肃的乐舞艺术既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充满浓郁的区域乡土气息。在中国乐舞艺术史上别具一格,亮点突出。

发布时间:2023-10-20
丝路文物见证文化交流互鉴

丝路文物见证文化交流互鉴

多彩的甘肃大地上蕴藏着多元的历史文化。这些出土珍贵的文化遗产犹如打开丝路古道的钥匙,折射出色彩斑斓的丝路影像,是丝绸之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和合共生的历史见证。

发布时间:2023-10-09
数字赋能武威长城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

数字赋能武威长城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

当前,数字化已成为新时期推动传统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方式,真正实现长城文化资源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武威文旅发展的关键内容。

发布时间:2023-09-22
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之 贡使通商之路:公元前一世纪的康居使者

写在汉代简牍上的丝路盛况之 贡使通商之路:公元前一世...

中国与中亚国家两千年前彼此间的交通交流交融,清晰地记录在中国汉代的档案文书之中。

发布时间:2023-09-22
凉州:符号与记忆

凉州:符号与记忆

作为唐代民族乐府第一曲调,《凉州》是唐人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唐人用《凉州》书写了丰富内容,赋予了它诸多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3-09-20
解密:永昌滚灯舞从何而来

解密:永昌滚灯舞从何而来

石碑村的村民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凉州滚灯舞。凉州滚灯舞,也叫永昌滚灯舞,石碑滚灯舞。这种舞蹈从何而来,就需要从当地的历史渊源来探索解答。

发布时间:2023-09-20
关注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