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研究 >

互联网科技:为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添助推器

 今年3月,百度“非遗百科”上线了“唐卡专题”,对《白度母》等40余件唐卡展品进行独家展示。“作为首次在网络上展出的亿级像素唐卡,在技术手段帮助下,120张高清照片矩阵合成10亿像素超高清图片,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见,观众甚至可以获得比线下近距离观赏效果更好的体验。”“唐...

发布时间:2023-03-30
武威非遗保护彰显鲜活生命力

武威非遗保护彰显鲜活生命力

武威街头至今仍可见席地而坐、弹指而唱的凉州贤孝   据兰州日报报道(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唯有动态的、活态的传承,才能

来源: 每日甘肃网    发布时间:2023-03-29

武威凉州区非遗文化有“声”有“色”

目前,凉州区积极争取国家级非遗项目凉州宝卷、濒危剧种凉州半台戏保护资金63 9万元;申报2023年凉州攻鼓子专项保护资金72万元。落实传承人补助经费23 25万元,为全区非遗保护工作注入了活力。

发布时间:2023-03-29
武威已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85项

武威已拥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85项

第五批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工作,是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助力文化旅游名市建设、扩大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弘扬武威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举措。

发布时间:2023-03-29

【文化评析】期待“非遗+旅游”释放更多精彩

日前,文旅部印发《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发布时间:2023-03-29
我市新增9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市新增9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我市民勤驼队传说代表性传承人邸士智、金瓜银豆代表性

来源: 文化艺术科    发布时间:2023-03-29

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应走进乡村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依赖民间土壤自然生存、传承下来的。我国政府自2005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

发布时间:2023-03-29

“互联网+”让中国戏曲更加贴近百姓、走向世界

   3月28日,中北大学《元杂剧数字平台建设微视频传播平台建设》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一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隆重举行,令笔者感到激动和欣慰——中国戏曲借助互联网,更加贴近百姓,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3-03-29

杨门元

杨门元,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赛子村人,生于1959年。1978 年高中毕业,199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武威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凉州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发布时间:2023-03-29

常安

常安,甘肃武威人,生于1947年5月,先后供职于白银银光公司、武威县工交局、武威市汽车运输公司。凉州罗汉拳代表性传承人,武术五段拳师,二级武术裁判,武威地区武术协会委员、武威制奔马武术研究会会长。

发布时间:2023-03-29
关注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8 www.lzwenhuawang.com 主办: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

陇ICP备18003089号-2 技术支持:甘肃天问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